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保障 - 制度建设

商丘学院人文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
日期:2025-08-06  发布人:renwen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的教育理念,以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金课”为抓手,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质量文化,特制定本办法。

(二)主要目标

构建以OBE理念为引领,以“两性一度”为课程建设标准,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保障闭环系统。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转变,从“内容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确保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形成支撑,课程教学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最终保障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核心原则

1.产出导向原则(OBE):一切教学活动、资源配置和评价改进均围绕学生最终学习成果(毕业要求达成)来设计和实施。

 

2.学生中心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与发展成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3.持续改进原则:建立“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闭环机制,推动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4.“两性一度”标准:将课程的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创新性(内容前沿、形式多样、考核创新)、挑战度(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作为课程建设与评价的核心尺度。

二、组织与职责

(一)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负责审定各专业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指导“两性一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审议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决策重大教学改进方向。

(二)学院教学办公室

负责组织OBE教学大纲的编制与审核;协调组织课程目标达成度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收集分析各类教学数据;督导改进措施的落实;归档管理全过程材料。

(三)系部与教研室

系部是专业质量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将OBE理念和“两性一度”要求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教研室是基层执行单元,负责组织课程组设计体现“两性一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并具体落实教学改进活动。

(四)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OBE教学和“金课”建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须主动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提升课程“两性一度”水平。学生是学习成果的达成者和评价者,应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客观反馈学习成效与课程挑战度。

三、持续改进内容与途径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合理性评价与修订

定期通过利益相关方(用人单位、毕业生、专家等)调研,评价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基于OBE理念,论证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并确保毕业要求可分解、可衡量、可达成。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的优化

1.课程体系设计:依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矩阵,确保每项毕业要求都有足够的课程支撑。课程设置需注重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2.教学大纲修订:推行OBE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其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三)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金课”建设

1.教学督导与听课:教学督导与同行听课评价重点关注课程“两性一度”的实现情况,如课堂互动深度、学生思维活跃度、知识整合程度、内容前沿性及任务挑战性。

2.学生评教体系优化:在学生评教指标中增设“课程高阶性”、“教学创新性”、“学习挑战度”等维度,获取学生对“两性一度”的直接感受。

3.教学创新鼓励:设立院级“金课”建设与教改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基于项目、案例、问题的教学,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创新考核方式,提升课程创新性和挑战度。

(四)课程考核与达成度评价的深化

1.考核方式改革:推动考核方式从终结性向过程性、形成性转变,注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非标准答案考核。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要求教师基于考核数据,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每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短板,并明确该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度。

3.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综合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毕业生调查、专项考核等数据,每年定期评价各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作为专业改进的核心依据。

(五)实践教学的能力强化与创新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高阶能力和创新精神中的作用。提升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挑战度和综合性,确保实践内容与毕业要求紧密关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

(六)教师教学能力精准提升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发展机制。通过组织教学培训、工作坊、教学竞赛、优秀教学示范、教学研究立项等方式,支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学术水平。

四、持续改进的实施流程

(一)信息收集

通过多种渠道系统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评议、领导听课、课程考核分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教学检查记录等。

(二)数据分析与反馈

学院教学办公室、各系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识别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应及时、有效地反馈至相关教师、教研室及系部。

(三)制定与落实改进措施

相关教师、教研室及系部根据反馈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实施方案与时间表,并报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责任主体(教师个人、教研室或系部)负责落实改进措施。学院教学办公室、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指导。

(四)效果评价与循环提升

下一轮教学周期中,重点跟踪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达成度数据及评价反馈,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将成功的经验固化到新的教学实践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新一轮改进循环。

五、质量信息的利用与归档

1.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相关评价数据、分析报告、改进方案、总结材料等均需及时归档,建立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档案。

2.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结果将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配置、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人文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解释。

2.各专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施细则。

 

 

人文学院   

2025年8月5日   






上一篇:人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办法
下一篇:商丘学院人文学院督导听评课方案与计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