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采访小组工作原则 (一)为了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成立文献采访小组,采访小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成员若干人。 (二)采访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三)制定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及年度经费预算计划。 (四)制定和修改图书采访工作原则、计划和标准。 (五)调查收集读者对采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落实。并回答读者的各种咨询。 (六)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总结研究工作。 (七)根据采购原则和标准有计划地补充藏书。 (八)凡超过500元的大型图书、丛书需经采访小组研究后决定订购与否。 (九)向馆务会议作年工作汇报。 二、图书采访工作细则 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集体劳动。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藏书的质量及读者需求的程度。认真贯彻采访原则和标准,发挥集体智慧,做好协调、组织工作是搞好采访工作的保证。 (一)基本要求 1.采访人员应经常与流通、阅览部门配合,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调查师生基本情况。掌握各专业设置的变化,了解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从宏观上合理调控图书资源的配置。 2.召开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读者座谈会,征求意见,了解读者对采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回答读者的有关疑问。 3.熟悉和掌握基本馆藏,严格控制不合理的重购现象,经常了解馆藏比例的变化,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4.掌握出版动态,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各种书目,建立较完善的采访书目数据库。 5.建立与各院(系)的业务联系,把采访工作深入到各院(系),以便更多地了解有关信息,获得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二)采访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1.广泛收集各种征订目录,认真筛选、鉴别,确定订购的品种与复本。 2.注意内部刊物收藏,注意做好邮购工作。 3.做好师生推荐图书的选订工作。 4.进行本地和外地的图书现场选购工作。 5.建立采访书目数据库。 6.负责网上图书选购工作。 7.负责残缺、污损图书的调换工作。 8.建立财产登记账。 9.递交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工作流程 1.收集采访小组对征订目录的订购意见。 2.确定订购的品种与复本。 3.查重。 4.建立采访数据库。 5.新书验收。 6.调换残缺、污损的图书。 三、报刊采访工作暂行办法 (一)报刊是馆藏的必备文献,为了做好报刊采访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报刊采访的基本原则是:专业吻合性原则,积累连续性原则,个刊权威性原则,整体结构合理性原则。 (三)报刊采访的基本思想是:以建立合理的藏刊结构为目标,把提高藏刊利用率作为采访工作的最终效益取向。 (四)报刊采访调查的对象为:报刊阅览部门、教授、副教授、博士、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报刊采访人员认为应该调查的其他人员。 (五)报刊采访的主要依据是: 1.学校全部专业的涵盖程度。 2.副高级职称以上学历人员的教学和科研。 3.省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4.博士学历以上人员的教学和科研。 5.报刊采访的信息源以邮电部门的预订目录为主,结合零星收到的预订单。 6.凡学校设置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应以核心期刊为主,非核心期刊为辅。 7.普通期刊的采访预订,应以知识型期刊为主,适当考虑休闲型期刊的比例。 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采访应重视其连续性,但一律取消复份。 9.对于那些初始收藏年限长,但利用率低的期刊,应逐步取消预订。对于近年更改刊名,并且内容已完全不适合教学、科研需要的期刊,应取消预订。 10.采访人员在期刊预订前要认真调查,尽可能地采集与期刊利用相关的量化指标;预订后要做到期刊去向明确,财务开支准确无误。 11.期刊采访的资金投向反映本馆的文献利用效益,采访人员避免随意性,不断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 12.预订的报刊到馆后,要认真验收记到并尽快分配投入利用。 13.报刊的采访、登到、验收和查询一律在计算机上进行。对部分脱期、延期或其他原因未及时到馆的报刊要及时进行催询。 14.对于馆藏核心期刊的缺期、漏送等情况,应清查登记,并及时向期刊发行出版单位书面通报,敦促其尽快补充。 四、图书采访的原则及标准 (一)一般原则 1.根据学校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结合本馆实际,图书采购应遵照“保证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重点图书要保证品种和一定的数量,科研图书按“种多册少”的原则选购。同时,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使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对经典作家的著作要重点收藏,注意选购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著作。 (2)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献,要结合学校专业没置,注意选购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图书。对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图书根据情况适当购买。 (3)关于不同语言的图书,重点收藏英语的语言、语法、翻译、教学及各种读物,其它语种根据需要,随时补充。 (4)关于基础科学,重点收藏数、理、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图书。同时,注意采购反映最新科学水平和成果的图书资料,兼顾历史、现状方面的图书。 (5)关于工程技术领域注意收藏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图书资料,兼顾其它类别实用文献。 (6)对同种同类书的选择,要重点选择老字号出版社、著名大学出版社、优秀出版社及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保证选书质量。 (7)要努力开拓图书选购渠道,做好正常的书目预订工作外,应大力加强专家选购、现场选购、网上选购等工作,确保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2.教学参考用书在品种上要重点保证,复本以实际需要为原则,确保主、次要参考书的比例,一般参考书5-8本。 3.在采访中,以采访小组为骨干,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依靠教师,注意发挥专家学者的参谋作用。 4.本校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的教材和著作,要注意收藏,复本为5-8本。 5.在采访中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熟悉馆藏、了解读者需求,掌握出版动态,严格执行选订、查重、审批制度。 6.关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凡有关豫东地区的各种文献重点收藏。 7.关于线装书的订购原则,严格控制线装书的购买,如需要,复本控制为一部。凡能买到平装(或线装)的,不买线装。 8.对于非专业图书,但师生又有借阅需求的图书,如陶冶情操、读书治学、提高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及消遣等方面的图书要有选择地加以收藏。 (二)采购标准 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凡全集原则上不再购买(已收藏),单行著作3-5本,专题汇编及对经典作家著作的学习与研究的文献为3本。 2.哲学著作 马列主义哲学、一般哲学理论、中国哲学、思维科学、逻辑学、道德哲学、心理学3-5本;各国哲学著作1-3本。 3.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一般3-5本。 4.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医药卫生的普及读物3-5本;自然科学工具书1-2本。 (2)数理科学及化学5-8本。其他自然科学1-3本。 5.综合性图书 (1)可根据需要购买2-3本,大型、贵重的文献购买1部。 (2)各学科教学参考书为重点收藏范围,复本为5-8本。 (3)各种字典、辞典均应收藏,复本为1-2本,重要的适当增加。 (4)资料、标准、产品样本、规程、规范等可根据需要收藏1-2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