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对标认证标准,近日,学前教育教研室开展了师范专业认证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锚定认证目标,践行教育家精神”为主题,教研室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会,为专业迎接师范专业认证筑牢思想与实践基础。
培训中,阴泽华老师结合自身参与河南师范大学高校师范专业认证评审的实践经验,围绕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要义、实施路径及与教育家精神的内在关联,向参会人员系统传达了三大核心要点:
1.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成果导向”
认证并非“标准化考核”,而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质量改进体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认证要求专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如教育情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拆解为具体的学生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评价反馈的全链条设计,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认证标准与行业需求。这与教育家精神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聚焦学生成长,以认证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师范专业认证的关键是“持续改进,闭环管理”
针对认证中的“持续改进”要求,专业需建立“目标设定—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问题整改—再次提升”的闭环机制。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需定期收集幼儿园合作单位的反馈、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表现,结合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调整实习安排、优化课程内容。这种“基于数据的持续改进”,正是教育家精神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体现,也是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3.师范专业认证的底色是“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合格师资”
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认证标准中对“师德师风”“教育情怀”“专业能力”的要求,本质上是对未来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前置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认证要求学生具备“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职业信念,这与教育家精神中“仁爱之心”相呼应;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教学创新”的能力,正是教育家“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精神的传承。全体教师以认证为契机,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的每一个环节,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也引导学生树立“为学前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职业理想。
培训后的交流环节,参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就“如何将认证要求融入课程思政”、“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教研室主任贾敏表示,此次培训为专业明确了认证工作的重点与方向,后续将组织教师分组梳理认证指标,把阴老师传达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改革与建设行动。
(供稿:张娉婷 摄像:霍明珠 审核:贾敏 编审:何玉巧 签审:王增文)
上一篇:河南科技学院教科院王晶院长来我院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指导
下一篇:学前教育教研室召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审查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