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明确课程教学方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2025年9月8日下午,计算机工程学院全体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齐聚学院H203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张正阳助理主持,庞进生院长出席,教研室主任曹鸿飞、苏歆琪、实验室主任王凯参加,为课程备课工作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活动伊始,张正阳助理对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流程及预期成果进行了简要说明。他表示,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前沿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此次集体备课旨在汇聚全体教师的智慧,解决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难题,为后续课程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庞进生院长强调:其一,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开设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是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备课是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细致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三,备课要遵循“宽备窄用”原则,“宽备”即备课过程中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窄用”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聚焦课程核心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避免教学内容泛而不精。
随后,大家围绕“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如何高效备课”“如何科学整理教学资源”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资源整理方法。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方向和重点,凝聚了教学共识,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今后,学院将持续加强课程教学研讨工作,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再上新的台阶。
排版编辑:李莉 初审:曹鸿飞 复审:张卫标 终审:庞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