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专业 - 文学院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四)

时间:2025-02-06

小班语言活动《贪吃的变色龙》

来源:徐州幼教集团实验幼儿园风华园     作者:吴春红

【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语言经验缺乏以及对语言认识程度的不深,致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颜色的表述只能会用红色、绿色、黄色来表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这节课内容富有变化、新颖,语言和艺术相结合,适合小班幼儿认知水平发展,也符合形象思维方式。

二、活动目标:

   (一)感知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及原因。

   (二)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三)乐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创编故事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一)PPT《贪吃的变色龙》。

   (二)故事纸偶及围裙。

   (三)每人一张无色的变色龙。

   (四)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物品卡品和油画棒。

四、教学重点

   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五、教学难点

   乐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创编故事的内容。

六、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后,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这个故事里说的是谁?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颜色?

——它吃了哪些东西,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学习使用“它吃了——,就变成了——色的了”句型回答。)

   (二)再次欣赏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老师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故事(也可以请幼儿把纸偶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

   (三)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变色龙还可能会变成什么颜色?

——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

   (四)请幼儿给变色龙涂色。

   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给变色龙涂上颜色。

   (五)点评幼儿作品。

   七、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把语言和艺术相结合,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富有变化,故事内容新颖,而且描写生动形象,适合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结合图片,使幼儿认识了红色、黄色、绿色,通过幼儿创编故事内容,提高了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能力。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创编涂色很有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去创作并表达出来给小朋友们听。活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利用故事围裙时,由于存在立体感,所以有的小朋友可能会看不到贴在故事围裙上的图片,以后可以根据孩子所坐的位置固定自己的位置,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看到故事围裙上图片。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要做好应急措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情绪。

【说课稿】

   小班幼儿语言经验有限,对色彩表述简单,《贪吃的变色龙》故事充满趣味与变化,将语言学习和艺术创作融合,契合小班幼儿形象思维特点。我期望借这个故事,让幼儿在理解变色龙变色过程中,丰富语言表达,激发对色彩、故事创编的兴趣,实现语言与艺术领域的协同发展。

   活动开篇,我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用提问“故事里说的是谁”“变色龙为啥变色”等,引导幼儿关注情节。接着借故事围裙、纸偶,再次讲述并邀请幼儿参与操作,把纸偶贴到围裙上,让幼儿直观感知变色龙“吃—变色”的过程,还通过 “它吃了___,就变成了___色”句式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语言表达,理解故事核心。在续编环节,我抛出“变色龙还会变啥颜色,为啥变”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比如有的幼儿说“吃了紫葡萄,变成紫色”,有的说“吃了蓝天,变成蓝色”,幼儿在联想与表达中,拓展思维,提升语言创编力,也加深对颜色变化逻辑的理解。最后,让幼儿给变色龙涂色,依据自己编的故事上色。幼儿拿着油画棒,认真给变色龙涂出创编里的色彩,像给吃了橘子的变色龙涂橙色,把语言创意转化为艺术作品,体验创作乐趣,也巩固对故事、色彩的认知。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在语言表达、创意想象上有不错表现,但也有不足。比如故事围裙操作时,部分幼儿因位置问题看不清纸偶,下次可调整展示角度;续编时,个别幼儿不知如何展开,后续可提供更多“变色素材”启发(如水果、自然景物卡片)。我会不断完善活动,让小班幼儿在故事里,更好地发展语言与艺术能力。






上一篇:没有信息
下一篇: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