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好老师是多面的引路人,他们用不同姿态温暖学生成长路。课堂上,他们是“趣味知识传播者”,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把枯燥公式变成生活案例,将晦涩诗词化作生动故事,还会走到课桌旁耐心答疑,眼神里满是鼓励;课后,他们是“贴心守护者”,察觉学生情绪低落时,会轻声开导学生,看到学生为比赛准备,会给予学生暖心关怀;在成长路上,他们更是“梦想助力者”,鼓励同学们大胆追梦,让都能勇敢追逐自己热爱的理想,在温暖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1.在您看来,当前的教育体系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何玉巧老师:当前的教育体系,在人文教育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人文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教学方式上,有些还是比较传统的讲授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充分。这些都需要改进和完善,要营造更重视人文教育的氛围,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薛亮老师: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抽象的人文理论和思想,能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如今多元文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会通过大量引入鲜活的案例,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文化现象来阐释理论,还会组织课堂讨论、小组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以此克服这个挑战。
3.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朱露露老师:一名优秀的人文院教师,首先要有深厚且广博的人文知识储备,能在不同的人文领域间自如穿梭;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视角;要有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能以自身的研究带动学生;还要有情怀,对人文事业充满热忱,感染学生;同时,沟通和引导能力也很重要,能和学生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
4.您能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故事吗?
田慧丽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19级一位学生,她身高一米五多点,上课很认真。一次班级PPT小组汇报,她作为副组长脱稿主讲,思路清晰按总分结构展开,还总结因素提升内容立意,是我入职以来见过讲得最好的。后来她在作业里说,组内是抽签决定主讲人,她因觉得我和蔼才敢尝试,且私下在空教室、宿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动作和语言停顿。这个“小身体藏大能量”的学生,让我深受触动。
5.工作之余,您有什么兴趣爱好来放松自己?
过江丽老师: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一些历史类、散文类的书籍;也会去打羽毛球、看画展;有时候还会和朋友一起去周边的古镇、村落走走,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这也是放松和积累素材的好方式。
采访结束后,回忆起老师们聊学生进步时眼里的光、说帮学生解困时的牵挂,都让人明白:好老师从不是标签,而是藏在点滴日常里的温暖,悄悄照亮着我们的成长路。
(编辑:孔令晗 审核:杨一凡 编审:徐冉 签审:曹婕)
上一篇:情满九月,感念师恩——人文学院开展教师节特别活动
下一篇:青春新程,人文启航|人文学院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