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我院聚焦“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之多元性评价”这一核心主题,由杨妍教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前沿教学理念的分享与具体教学实践的展示,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路径,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活力。
活动伊始,杨妍教授率先引领教师们重温了上午“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有效教学结构设计”讲座的内容。OBE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BOPPPS教学结构则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的有效教学模式。讲座中,主讲人详细阐述了如何将OBE理念与BOPPPS结构有机融合,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到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再到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
在上午讲座的基础上,下午的活动以微课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基于上述教学结构的具体实施过程,重点聚焦多元性评价环节。微课堂上,授课教师严格遵循BOPPPS教学结构,将多元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充分展现了多元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策略。
多元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与合理性。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基本策略方面,微课堂充分体现了时间多元、内容多元、形式多元和人员多元。时间多元是指将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课前通过预习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课中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后通过作业、测验等方式巩固学习效果。内容多元则是指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课本知识,还涵盖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形式多元体现在评价方式的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引入了项目报告、课堂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场景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人员多元则打破了以往单一教师评价的模式,构建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微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不仅认真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和评价方式,还在互动环节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通过这种互动参与,相信教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多元性评价的理解,明确了在今后教学中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方向和方法。
(一审:孙寒杰 二审:岳丽 三审:闫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