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成长路·师生同心向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日期:2025-09-28  发布人: 

   为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9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017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座谈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莹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长华,学院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参会。会议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困惑”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ef4e122b06936eeed146d6e2963a6c67.png

首先,郭莹对学生代表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同学们应充分利用此次座谈会的机会,谈谈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对思政课的建议,从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参会学生积极发言,指出我院教师教风严谨、学识渊博,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希望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学生谈到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让理论知识“活起来”。有学生期望教师能够将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紧密结合,以更有效地助力青年学子的奋斗历程。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郭莹对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表示诚挚的感谢。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向学院和教师反馈问题、表达心声,从而拉近与思政课教师的距离,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紧接着,郭莹就思政课助力青年学子成长与奋斗的话题与在场师生展开讨论。马永国教授表示,大学生阶段处于学生人生转型的十字路口,而大部分学生又都远离家庭和父母。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大学思政课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image.png

院长郭长华谈到,我院教师会积极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在后续教学中着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郭长华指出,大学思政课不同于初、高中思想道德课程,大学思政课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同学们付出更多努力,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深入思考问题,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针对有同学反映的课程枯燥、缺乏兴趣的问题,郭长华指出,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老师需要把思政课讲活,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培养对思政课知识的兴趣,思政课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有些问题也比较深奥,也需要同学们持续学习和深入思考,同学们可以通过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等的方式,持续关注国内外大事,将对时事内容的关注与学习研究思政课结合起来。她指出,唯有终身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自身的坚持与努力是获得长久进步的关键。

最后,在场学生代表认真填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7f083118e00e2799fec13a670fca114c.png

本次学生座谈会有效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推动思政课实现“提质增效”。

供稿:杜然  审核:张慧

编审:郭莹  签审:郭长华


收藏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