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成功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 赋能劳动教育新实践活动
日期:2025-04-18  发布人:计算机工程学院 

4月15日下午,商丘学院中心校区阶梯26教室,“技艺精·劳动美”联盟校社团精心策划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报告会在此举行。计算机工程学院、AI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庞进生,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河南省夏邑县劳动模范王飞,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侯银海等嘉宾与24级优秀学生代表共话劳动精神,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注入创新活力,此次活动由物联网工程教研室主任唐娴老师主持。

一、精神传承:红旗渠畔话奋斗

庞进生院长以《弘扬红旗渠精神 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为题发表主旨讲话。他结合林县人民历时十年绝壁凿渠的壮阔历程,深入阐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红旗渠建设者们用铁钎铁锤在太行山上创造了‘人工天河’,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强调,计算机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通过“劳模工匠+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践行“实干兴邦”的价值追求。

在随后的聘任仪式上,庞进生院长为侯银海、王飞颁发“兼职德育导师”聘书。侯银海作为河南省职教领域的“鲶鱼”,曾主编我国首部五对接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其“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与商丘学院“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高度契合。王飞则以“田间课堂”为载体,累计开展40余期农业技术培训,帮助260余户贫困户实现亩均增收超万元,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鲜活范本。

1  德育导师聘用仪式现场

二、匠心筑梦:田间地头出真知

作为本场报告会的主讲嘉宾,王飞以泥土味的奋斗故事点燃全场热情。这位从普通农民成长为高级农艺师的新农人,用三十年时间打造出“四季来财”的现代农业样板。他首创的“掐心绝后双叶留法”葡萄种植技术,被央视《农广天地》专题报道;其探索的“农业+旅游+教育”三产融合模式,使家庭农场年纯收入突破百万元。“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带着智慧与匠心的创造。”王飞寄语青年学子,要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像修渠人一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就“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软件工程本2401班李雨康提问:“计算机专业学生能为智慧农业做些什么?”王飞结合自身实践解答:“可以开发病虫害监测系统、农产品溯源平台,甚至利用大数据优化种植结构。”他透露,其农场正在与高校合作开发智能温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种植管理的精准化。

   

2   河南省夏邑县劳动模范王飞做新时代劳动教育报告

三、知行合一:劳动教育见实效

本次活动是商丘学院劳动教育体系的生动实践。计算机工程学院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劳育通实践平台等载体,构建起“理论+实践+服务”的三维育人模式。活动结束后,24级学生通过“劳育通”微信小程序提交心得体会,其中李兴菩同学写道:“王飞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要努力学习编程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此次活动“将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育人资源,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据悉,商丘学院已与王飞家庭农场、侯银海创新工作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未来将通过“劳模导师制”“田间课堂”等形式,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创新、肯实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不仅是一次劳动精神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职业理想的启蒙之行。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相遇,商丘学院的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劳动华章。

图3 合影留念


点击数:
分享到

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