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0
作者:yishu
为增强学生的协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作业作品的展示机会,强化专业课程间的教学成果交流,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课程作业联展。2023年10月19日上午,李晓丹副院长协同产品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参展同学一起参加开幕活动。活动期间,各展区负责老师向李晓丹副院长和同行人员详细介绍了实践教学实施模式以及各类设计作品的创意思路。
此次参展的作品来自于《产品结构设计》、《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形态设计》、《界面设计》、《专题设计》、《工业设计表达(快题)》等多门专业课程。
段培老师与马雪莹老师负责的《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业展区主要展出了综合材料家具设计、皮具工艺体验、基于PVC材料的连接工艺实践等作品。综合材料家具设计共参展9组作品,学生以自身专业兴趣、未来专业发展以及时事思政等为选题方向,综合运用材料与工艺知识完成方案设计、材料准备、工艺制作等流程。通过实践学生更全面、扎实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皮具工艺体验实践指导学生完成包括设计、制版、选材、裁皮、打孔、缝制等工艺在内的基础皮具制作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皮革材料的特性与工艺方式,感悟手工工艺制作者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实践能力。基于PVC材料的连接工艺实践主要是通过板材材料的构形特性与连接方式的探索实践,让学生深刻认知到前期创意设计阶段就需要明确材料特性与工艺方式的限制,并关注创意方案的可实现性。

李春燕老师负责的《专题设计(二)》课程作业展区主要展示了文创产品设计展板。同学们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家乡文化的调研,确定目标文化,再运用产品设计方法完成文创产品的造型设计。通过创意设计实践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实现文化价值和产品价值,承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
王伟祎老师负责《界面设计》课程作业展区呈现了教育类,助农类、文化传承类、求职类、交友类和生活服务类等作品。学生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环境分析和竞品分析等方法进行市场调研,并运用思维导图表达创意方案的功能构架,满足目标用户的功能需求。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交互界面,按照实际尺寸等比例制作完成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具有独特性与创新性,整体设计风格具有情感化和趣味性,整体布局合理,界面美观,交互操作逻辑清晰。通过课程实践,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具备图标与界面设计能力,理解人的认知行为和界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掌握界面视觉设计中的模式理念。

程东芝老师负责的《产品结构设计》课程作业展区主要展出了产品结构拆分模型、瓦楞纸可回收家具设计的实践作品。产品结构拆分主要将产品进行细致分解并标注各部分零部件名称、材质和工艺等内容,使得学生既了解了产品整体装配流程和内部结构,又注意到造型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在设计之初应考虑元件的位置、安装和尺寸问题,拆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解,而是我们拓展到机器内部思考的过程,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在最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诞生的。瓦楞纸可回收家具设计,主要利用瓦楞纸可持续回收与再利用的特点,应用穿插、折叠等结构形式,制作便于运输、稳定牢固、造型优美、可持续再生的家具产品,该实践在确保自然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对于常见产品结构的认识。
李晓丹院长对此次专业课程作业联展给予高度评价与认可,鼓励各位专业课教师继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对实践作业的作品化、产品化、商品化转化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段培/文)(温美琪 王丁卉/审核)(贾丕河/编审)(张书海/签审)(温美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