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活动 - 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
 
从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日期:2009-08-03  发布人: 

60年的梦想与奋斗,河南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河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书写中原文化复兴与崛起的新华章。   

  60年河南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

  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河南文化事业,不断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文化艺术精品纷呈。60年来河南广大文化工作者为人民奉献出了大批精品力作。戏剧《花木兰》、《朝阳沟》、《卷席筒》等剧目,久演不衰,广为流传。近年来,实施精品战略,又出现了一大批精品佳作,豫剧《香魂女》、《程婴救孤》、《常香玉》和舞剧《风中少林》是其中优秀代表。我省的优秀杂技节目在国际、国内的赛事中也多次获得大奖,一大批图书精品相继推出。

  (二)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60年来,河南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全省初步形成了县(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文化室)等多层次的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流动舞台配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 

  (三)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物古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各类文物点约3万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个(2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8个。河南省考古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度,河南五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据半壁江山。 

  (四)文化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2007年,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达到2.5万余家,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大大提升了我省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产业升级,形成了品牌效应。如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成为河南新的名片。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开封清明上河园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农村文化产业闯市场打品牌,已经初具规模。 

  60年河南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

  60年来河南文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们实现文化强省战略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战略的提出,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大胆解放思想的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河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崭新的观念,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大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推广改革单位的成功经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让文化事业单位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是文化大发展的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四)加快人才培养是文化大发展的支撑。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我们更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兴业。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优秀人才奖励制度,为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形成人才辈出、名家荟萃的喜人局面,加快文化强省进程。 

  (五)繁荣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发展的关键。我省非常重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坚持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并重,策划和开发了一批重点项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运用高科技创新文化业态和传播手段,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河南知名文化品牌,以品牌吸附资本,开拓市场,拉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档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河南文化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新中国成立60年为新的起点,大力加强河南的文化建设,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促进河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