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活动 - 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
 
三下乡系列:商韵古都行,情满中原(十一)| 商丘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4-08-11  发布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是孕育无限希望的时期,青年是创造美好明天的力量。为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8月2日至8月4日,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走进焦作市武陟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8月2日,实践团队去到了武陟县博物馆作为学习场所。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内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博物馆内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观看展览、听取讲解,深入了解了武陟县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精美的陶瓷器皿,其细腻的纹路和独特的造型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实践团队在展柜前驻足,分享了关于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这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变迁。

博物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直观感受文化与历史的历程,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能够了解到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促使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肩负起责任与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月3日,在龙泉湖公园,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向人们讲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和黄河地带特有的乐器“黄河泥埙”。

太极拳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并进行命名。太极拳具有特殊的技击性、突出的哲理性、明显的健身性,邓小平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太极拳对于身体的好处。太极拳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泥埙是埙乐器之一,是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河南省武陟县黄河岸边的黄河人,用黄河泥制作黄河泥埙,用黄河泥埙吹奏黄河音乐,用黄河音乐传播黄河文化,用耐人寻味的埙乐语言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明。为推动黄河泥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武陟县成立了黄河泥埙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把武陟建设成埙乐之都、中国黄河泥埙基地。不断延续历史文脉的优秀传统民族乐器。

在讲述完成以后成员们还进行了太极拳和黄河泥埙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他们表示将会继续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4日,实践团队来到嘉应观乡御坝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御坝村自然资源丰富,紧邻黄河,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文化资源厚重,村南有御坝碑、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钉船帮大坝等黄河文化遗址。进入御坝村,村内的黄河文化建设让实践团队成员赞叹不已,一幅幅黄河和红色文化主题的彩色墙绘引人注目。

御坝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具有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为搞好乡村旅游工作,武陟县结合治黄文化,完成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和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在御坝村的开口规划。为提升村容村貌,该村着力打造环境美卫生村、管网线路安全村和空气优良森林村,并充分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村内创意文化节点。

跟随着村干部的脚步,队员们走进御坝村文化合作社,参观了御坝村文化展览馆,从御坝村历史渊源讲述到御坝村大事记。通过对御坝村的历史、由来、发展艰苦历程、治黄史、农耕文化等的再现,队员们认识到御坝村的建村史就是一部治黄史。随后队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以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走廊,深刻感受党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战略意义。“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通过学校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不断增强对于现代农业的认识。为了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为村民们提供一个了解智慧农业发展的途径。实践队成员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帮助村民们了解到智慧农业的新技术,同时队员们也从村民身上获得了农民经过不断实践得出来的宝贵经验。有助于真正做到科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少年兴,则国兴。作为与农业相关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朝气蓬勃,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努力将所学到的农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为学校和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商丘学院团委

   辑 | 常    莹

   对 | 王 梦 雅

   审 | 陈 美 佳

   审 | 王 庆 慧

   审 | 徐 寅 森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