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发布日期:2021-09-20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性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主要由不同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肺炎的病原体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几大类型。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病毒性肺炎高发时期。病毒性肺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烧,咳嗽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冠状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的一种。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0—140纳米,球形包膜病毒,是正链RNA病毒。因为球状的病毒被膜蛋白外包的表面形状突起类似皇冠形状,所以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冠状病毒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引起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是2003年广东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及2012年中东沙特阿拉伯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二、如何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

(一)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二)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四、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二)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三)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四)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五)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五、如何保护他人免于生病?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

·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咳嗽或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六、如何防止自己染病?

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接触(包括在公共场所吐痰、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以及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七、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 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三)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八、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主办单位:商丘学院膳食服务中心
Copyright©2021-2025 商丘学院膳食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