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召开第十次集体备课会
日期:2025-10-24  发布人: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7日,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3017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十次集体备课会。备课会聚焦“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阔步迈向农业强国”两大专题。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杜然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长华亲临指导,全体教师参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共包含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教授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点拨与讲解。第二环节是教师教学展示。第三环节为课件的修改与完善。第四环节是会议总结。

在第一环节,宋平章教授结合9月3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影像资料,对“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专题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抗战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并运用史料、数据、故事构成的三维证据链,驳斥唯武器论、速胜论等典型误区。马永国教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梳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逻辑,着重解析了“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战略互补”这一核心难点,并提醒青年教师避免使用“二元对立”的表述,建议采用“贡献度动态曲线”来替代静态文字描述,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两位教授通过“知识点拨”,清晰揭示了本专题的误区与盲区,加深了青年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第二环节,杜然与姜晶晶两位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杜然用“一粒种子的旅程”开场,从“种子芯片”讲到“黑土地保护”,抛出本专题三大重难点:粮食安全主动权、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乡村全面振兴制度供给。姜晶晶现场发放“课前调查”二维码,收集学生“一日三餐”主粮来源数据,以此引出“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战略内涵。针对将农业视为低附加值产业、将乡村振兴简单等同于新农村建房的认知误区,两位教师精心设计了情景辩论环节,辩论主题包括“是否应大量进口廉价粮食?”以及“农业强国是否意味着让农民都住楼房?”,以此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厘清概念。

 

在第三环节,全体教师分为两组,对课件进行精准打磨。抗战专题的时间轴、战役图、文献出处“三对照”;农业专题插入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2025年秋收现场高清图,并将“种业振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关键词加粗标红。现场演示“动态可交互地图”操作点击任一省份即可弹出粮食产量、种业企业数量、耕地保护红线“三张卡片”,实现“一图胜千言”。

最后,由郭长华进行会议总结。她强调,全体人员需全面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导精神,精准把握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时政要点,高质量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此外,她表示,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本学期已开展10次集体备课,逐步形成了“示范——打磨——评课——再打磨”的闭环机制,要努力为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康圆圆    审核:张慧

编审:郭莹     签审:郭长华

收藏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