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新同学,
祝贺你!当你踏上这片崭新的校园,人生的又一个精彩章节正缓缓展开。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兴奋与可能,或许也夹杂着一丝不安与迷茫——这再正常不过。我想和你聊聊,如何为这段新征程准备好一颗从容的心。
你的“心理行李箱”,装对东西了吗?

比起塞得满满的衣物箱,你的“心理行囊”或许更需要精心打理。我们注意到,你们这一代人是“数字原住民”,习惯于线上连接,却也可能在现实的集体中感到一丝孤独;你们看似独立,但面对全新的环境,内心的忐忑需要被看见。
这趟旅程,我们建议你带上三样东西:
1.一份“允许”

允许自己想家,允许自己偶尔的情绪低落,允许自己并非时时刻刻都快乐。适应(Adaptation)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场考试。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对比之下的落差感,都是过渡期的自然反应,它们会随着你与新环境建立联结而慢慢消散。
2.一个“开关”

线上世界很精彩,但真实的温暖来自于线下。请勇敢地按下“转换开关”:从“围观”到“参与”:放下手机,从社团招新的展台前开始一次真实的对话。从“比较”到“专注”:减少在朋友圈里“刷”到的焦虑,专注于自己的节奏。从“独处”到“联结”:向室友发出一起吃饭的邀请,或许是一段珍贵友谊的开始。
3.一张“地图”

大学是探索自我、试错成长的安全区。这张地图需要你自己绘制:标记“能量站”,找到能让你放松、充电的角落,也许是图书馆的某个座位,也许是操场的一段跑道。标注“支持点”,记住,你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辅导员、心理中心、学长学姐,都是你地图上清晰的支持点。
当你需要时,如何“导航”?
感到迷茫是探索的开始。当你需要帮助时,请记住以下几个“导航键”:自助查询,关注学校心理中心的公众号,我们为你准备了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提升人际的“心理资源包”。朋辈支持:你的学长学姐和室友,是你最触手可及的“同路人”。专业帮助:主动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当你觉得自己难以调整时,请毫不犹豫地联系我们。
大学的第一课,是学会与自己及世界相处。愿你既能拥抱人群热闹,也能安于独处时光。我们将见证你的每次成长。现在,请带着好奇与勇气,欢迎开启大学时光!我们始终在场。
供稿:李 彦
编审:吴 宁
初审:王文斌
终审:刘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