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组织教师赴归德无线电博物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

作者:商丘学院机械与电气信息学院  日期:2025-09-26  

   

为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提升实践教学能力,9月26日下午,机械与电气信息学院院长蒋学华带队,组织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的40余名教师,前往河南归德无线电博物馆开展专题研学活动。河南省无线电协会副会长、商丘无线电协会会长、博物馆馆长杨亚民,周口无线电管理中心周主任、董副主任热情接待学院一行,杨亚民馆长全程陪同讲解,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与支持。

  

红色电波铸魂,筑牢思想根基。活动伊始,杨亚民馆长首先组织教师们集中观看《红色通信耀党史》《永不消逝的电波》两部教育宣传片。生动展现了我党无线电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不畏牺牲的英雄历程,使在场教师深受感动。大家不仅深刻体会到“忠诚、坚守、担当、奉献”的红色通信精神,也更加认识到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所具有的时代使命。这场生动的“思政第一课”,为后续的实践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

互动实践探趣,激活专业认知。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老式无线电电话机、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机等历史实物,激发了教师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动手操作电报设备,模拟信号发送过程,原本抽象的调制、编码原理在“滴滴答答”的声响中变得直观可感。一位教师在成功发出“SOS”信号后表示:“看似简单的电码操作,实际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节奏控制,让我深刻感受到无线电技术背后的严谨性与历史厚重感。”这种沉浸式体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有助于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

  2

科普讲座拓维,明晰发展脉络。活动最后,杨亚民馆长作了题为“无线电: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科普讲座。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信号如信使,设备如驿站”等形象比喻,清晰讲解了无线电波从产生、发射到接收解调的全过程。讲座还结合馆藏早期设备,系统梳理了无线电技术从诞生到现代5G、物联网等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在导航、遥感、太空探测等领域的未来前景,为教师们构建了系统而前瞻的知识框架。

  6

转化成果赋能,擘画育人新篇。学以致用,方能行稳致远,本次研学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专业讲解+互动实践”的三维模式,实现了思想淬炼、专业提升与教学拓展的有机结合,成为一堂生动的“师资培训课”与“教学准备课”。学院将积极推动研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将所学的红色文化、技术知识与实践案例融入《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等课程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本次研学活动以视听结合、互动体验与专题讲座相融合的形式,让老师们既深入研习无线电知识,又通过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其独特魅力。学院将加强与河南归德无线电博物馆的协作,探索共建师生研学基地,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深度衔接。同时,把研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贡献新力量。


(编辑/杨香港  审核/孙路路 编审/陈帅鹏  签审/蒋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