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教师发展中心在阶梯30综合报告厅举办《食品冷冻保藏技术》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张秋红副教授主讲,各二级学院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及教学督导等200余人参与。

作为深耕食品保藏教学多年的资深教师,张秋红副教授以“温故知新--问题导入--授课互动--归纳总结--能力产出”为教学主线,将《食品冷冻保藏技术》中“食品冻结和冻藏”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与行业实践、传统文化及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干货满满、亮点纷呈”的示范课。

课堂开篇,张秋红副教授以“温故知新”环节衔接前期“食品冷却与冷藏”内容,随后抛出“缓慢冻结与快速冻结对食品品质有何影响?”“冻藏食品是否绝对安全?”等行业关键问题。为让抽象的“机械制冷原理”更易理解,她巧妙引入《周礼》中“冰鉴”的记载,结合“古代地窖藏冰、夏季防腐”的历史案例,对比现代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的工作流程,并通过表格清晰梳理“压缩机为系统心脏(增压升温)、冷凝器释放热量(气态变液态)”等核心功能,还以“空调室外热交换器”为生活实例,帮助教师快速建立技术认知。
在“食品冻结曲线与冻结速度”教学环节,张秋红副教授通过动态图示展示食品从冷却、最大冰晶生成到冻结完成的全过程,重点解读“AB段需快速通过以抑制微生物活动”“BC段(冰点至-5℃)为最大冰晶生成带,缩短时间可减少食品损伤”等关键问题。现场还展示了不同冻结速率下鳕鱼肉冰晶显微图,让“冻结要快”的技术原理有了视觉支撑。
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成为本次观摩课的一大亮点。张秋红副教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内容,提出“如何坚守‘食品人’道德”的思考,并从“遵守法律法规、不传谣不信谣、秉持严谨科研精神”三个维度,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传递行业责任感。

互动环节,张秋红副教授设计“生产问题解决”任务——针对“冷冻虾解后冻汁液流失”难题,组织在场学生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结合课堂所学,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微波解冻或真空水蒸气凝结解冻法”“冻前优化预处理工艺”“冻藏过程保持-18℃恒温”等。此外,她还现场演示“知识消消乐”教学游戏,将“冻结速度类型”“制冷系统组件”“解冻方法”等知识点设计成配对题目,既活跃了教学氛围,也为教师提供了“趣味化教学”的实践参考。
课程尾声,张秋红副教授利用AI智能助手布置兼具探究性与实践性的课后任务:“对比不同冻藏温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查阅文献后在SPOC平台提交结论,下次课进行展示”,旨在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督导郭志林教授评价:“整堂课既有技术深度,又有思政温度,还注重能力产出,为食品类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开展“教学观摩课”“教学工作坊”等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服务。
(供稿:张亚美 编审:李博 签审:孙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