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测

质量监测

质量监测

穿越淮海战场

发布时间:2012-04-05作者:jcb

淮海战役始于1948118日。当时我在河南省立商师读书,两耳不闻国事天下事。记不清是11月某日朝会,王校长讲:“为了应变,要去江南求学,同学快作准备。”什么叫“应变”?不明白。回家取一点钱,就盲目搭车去了。

次日拂晓,火车开到徐州,风闻津浦路南某桥梁炸了,车不通了,只好驻下。后来听说徐州正在解放军的大包围之中,时刻都会燃起战火,可街市不似战云密布,仍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驻了七天,据传通车了,可是得由学生推车,挂车,并叫坐货车顶上。后来发现车厢内龟缩着国民党军队。火车开到符离集,停了,遥望城西北黑烟滚滚,炮声震天动地,我惊问张道芳、叶修身:“这是谁跟谁打仗?”二人回答:“解放军打国民党军队,别怕。”我又说:“咱走进战火里了,咋往江南上学?”二人默然,我思忖:死生由命吧。这本是人民解放战争,可当时不明白。火车开到夹沟集又停了,发现西边土堤上有伏兵在往火车上空打枪,一明一闪的好吓人。那伏兵是解放军,见我们是学生,叫我们快下车往东走——往南,桥炸了。我们走后,解放军是怎样降伏车厢内国民党军队的就不得而知了。这是解放军保护学生的策略,不然的话,如果只为消灭敌军,必然伤及学生。解放军真好。

下了火车,七百多名师生沿着曲折的小路走,高空中有飞机在打炮,也不怕。走到一村,见一大池塘周围伏着许多兵,持枪待命。一位军人很英武,笑着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学生应:商师学生,江南求学去。这军人立即让人去烧茶,很热情,然后派出向导引我们往西走。走到一村,高空仍有飞机在扫射,可恶!

刚才虽是平安无事的一幕,但我心中仍惶恐不安,生怕误伤。解放军见我们虽身穿军衣,却手无寸铁,是文弱书生模样,故优待。

     次日早晨,却风云突变,我校师生集合庄西,正整装待发,忽从庄南打来许多枪,空中地面散花似的,面临生死关头。领队叫大家用被子蒙头趴下。一军人持枪质问:“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领队回答:河南商师学生,上江南求学,都有学生证。枪弹停了,却从秫秸堆里抓出一带枪的化妆的国民党军官,企图混迹存身。原来如此。刚才是火力侦察,对我们是有惊无险。

解放军向导领我们到铁路西边安全地方去。一路上见广阔的田野上布满了伏击掩体,枪口朝外,战士静伏其中,纹丝不动。又见北边路上无精打采地走着战俘,到打麦场上呆坐下来。这里不见战火纷飞,何来战俘?解放军真是天降神兵,布下天罗地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引至一村,庄前电线蛛网一般,似是前敌指挥所。开会,一位首长讲:“现在徐州已被我军包围,不日即可打开;我军要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希望大家参军参战,我军正需文化人。这里距宿县仅五里之遥,敌军可能往这里打炮,快去庄后躲避一下。”我们听到这里,没顾鼓掌欢呼,就迅疾地跑到庄后院。刚喘息一会儿,忽见一军人神情紧张地催我们:“你们快往西北跑,宿县的敌人马上会往这里打炮!”王校长反问道:“我们是去江南上学,咋叫往西北跑?”同学只听解放军的救命情报,谁也不听校长的昏话,就飞也似往西北迅跑。刚逃开那院子几分钟,敌军大炮就打过来了,炮弹在院子上空开花,一连几炮,直打到我们队的后尾,好险啊!我们一气跑了十多里,踏着高低不平的垡地,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惊魂甫定,不禁感慨系之:解放军真是仁义之师,拯救我们于战火之中,且神机妙算,情报准确得很。

跑到惠家,又饥又渴,解放军送来了好多好吃的馍饭,本是给上前线的战士准备的,“饥者宜为食,渴者宜为饮”,大家饱吃一顿。当晚让我们住在农民家,发给白面、大肉、香油、粉条,好不快活。驻了三天,回校又发给路费,粮票,一路轻松地走到永城,当地人民政府举行晚会来欢迎我们。次日上午正准备回校,突然从东南飞来三架敌机,炸了大成殿,和一农民家,幸好没炸住柳荫下的几百担架队,分散住的师生又没命地向西北跑去。

亲人见我归来,悲喜交集,真是“相对如梦寐”,“惊定还拭泪”!

这就是我穿越淮海战场的经过和见闻。

归来后常想,幸亏有解放军劝阻,未去江南,否则,生死难卜。幸运的是战争初期阶段,且不是中心,否则难逃厄运。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次决战,可是当时由于没有觉悟,就不敢参军参战,后悔莫及。不过,由于解放军对我们关怀备至,让我们脱离了险境,避免了厄运,所以我对解放军的感恩之情终生不会淡去。

                                        (供稿: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 审核: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 编审:宋洁 签审:牛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