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正文

留学生汉语水平综合提升培养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2023-07-31    作者:renshi    

一、培养对象

我校在籍留学生或持有合法护照的国外学生。

二、培养目标

基础语言目标:帮助零起点或初级水平学生快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通过HSK4级及以上考试,满足日常生活和基本学习需求。

学术语言目标:培养中高级水平学生掌握学术汉语技能,包括学术阅读、论文写作、课堂听讲与笔记、学术报告与演示等,能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及学术研究。

跨文化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与适应能力,促进其有效融入校园环境与中国社会,减少文化冲突。

综合支持目标:为学生提供持续、个性化的语言支持,建立自信,成为成功、快乐的学习者,提升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三、培养模式与学制

1.语言能力提升培训班

学时安排:1学年(2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2课时。

教学重点:汉语综合能力提升、中国文化认知、学术基础强化。

结业标准:完成规定课程,成绩合格,HSK达到四级或五级水平。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一)语言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学期课程设置

培训班以语言强化和文化适应为核心,本学期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语言课程、学术准备课程、文化体验与实践三大模块。

1.核心语言课程

此模块旨在全方位、高强度地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课程根据学生入学汉语水平测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学时/周

综合汉语

系统学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教材选用《发展汉语》或《博雅汉语》等经典系列。

6

汉语听力

围绕日常及学术场景进行专项听力训练,包括听辨音义、抓取关键词、理解大意、记笔记等。

2

汉语口语

以主题式教学为主,进行情景对话、话题讨论、辩论、演讲等口语表达训练。

2

汉语阅读

训练阅读技巧(略读、查读、精读),阅读题材从日常生活逐步过渡到社科、科技短文。

2

汉语写作

从造句、段落写作过渡到篇章写作,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及小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

HSK考前辅导

针对HSK4级/5级考试大纲,进行专项题型技巧训练和全真模拟测试。

2

2.学术准备课程

此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专业学习,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目标专业方向挂钩,采用中文授课。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学时/周

专业汉语

分大类(如工科、文科、艺术)讲授专业基础词汇、术语及文献句式特点。

2

学术技能与

实践

介绍中国大学的学习方法、学术规范;教授如何做笔记、做演示、写摘要、查资料、避免出现学术不端。

2

人文社科基础(选修)

为选择经管、文学、教育等专业的学生介绍中国经济、管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3.文化体验与实践

此模块通过课程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情况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促进文化融入和语言实践。

课程/活动名称

主要内容与形式

备注

中国文化概论

系统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哲学、艺术、节日、习俗等。


语言实践课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城市探索、场馆参观(博物馆、企业等)等任务型活动。


中外学生语言伙伴计划

为每位国际学生选派1-2名语言学习志愿者,进行定期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


文化讲座与工作坊

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书法、国画、太极拳、中国戏曲、中华美食等体验式工作坊。


节日庆祝活动

共同庆祝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联欢会、包饺子、做月饼等活动。


(二)语言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学期需完成以下规定课程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学时/周

汉语与中国文化

高级汉语、中国文学选读、中国文化专题等

8

思想政治理论课

按国家规定开设,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以适应国际学生

4

公共外语

英语或其他语种,提升多语言能力

4

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处理等

4

体育与健康

太极拳、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

2

五、质量保障与评估

1.制度保障

学业导师制:配备二名专职辅导员或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提供选课指导、学习咨询和心理疏导。

分级动态调整机制:学期中根据学习进度和测试成绩,可在不同级别的班级间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个性化培养。

2.教学评估

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督导听课等多维度教学质量监控。

定期对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优化。

3.学生考核

采用随堂小测、期末考试、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成绩。

4.反馈机制

设立国际学生意见箱、定期座谈会,及时收集并回应学生诉求。

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

5.其他事宜由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协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