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规范整改成果
(一)教案要素完整性
教学手段补充率:100% 教师完成教案中 “教学手段” 板块填写,涵盖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具体方法。
教学反思覆盖率:所有章节授课后均附教学反思,包括课堂效果总结、学生反馈分析、改进方向等内容,单篇反思字数增加。
(二)格式规范度
文本格式统一性:教案模板统一采用学校规定格式,字体、行距、页边距等符合《商丘学院教案编写规范》要求,差错率低于 1%。
内容逻辑清晰度:章节结构完整(含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衔接紧密,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导向。
二、教学能力提升成果
(一)授课技能优化
课堂互动提升:教师平均每节课设计互动环节≥2 个(如提问、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 / 展示人数占比)提升至 80% 以上。
教学方法多样性: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使用 3 种不同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避免 “满堂灌” 现象。
(二)思政元素融入
课程思政案例库:教研室整理并提交《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案例集》,包含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融入点(如美学课程结合传统文化、传媒课程强调社会责任等),每门课程不少于 5 个案例。
自然融入达标率:通过整改,我院教师课上基本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 “无痕衔接”,避免生硬说教,形成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的教学氛围。
三、课堂管理强化成果
(一)学生课堂秩序
违规行为发生率: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小声说话等现象较整改前大幅下降,由教师与学生干部共同维护纪律。
座位管理落实度:教师每节课前引导学生集中前排就坐,后排空座率≤10%,特殊情况(如实践课)需提前说明座位安排。
(二)教师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培训参与率:100% 教师参加二级学院组织的 “课堂管理技巧” 专题培训(如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激励机制设计等),提交培训心得报告。
优秀课堂观摩覆盖率: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观摩 2 节优秀教师示范课,撰写《观摩学习记录表》,包含教学环节设计、管理方法借鉴等内容。
四、教学工具改进成果
(一)PPT 优化
信息呈现合理性:PPT 每页文字量≤200 字,重点内容字号≥24 号,采用 “文字 + 图表 / 图片” 结合形式,动画与切换效果简洁适度,避免干扰教学。
互动功能使用率: PPT 页面设计互动提示(如提问、案例讨论引导等),配套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如学习通)实现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功能。
(二)板书规范
板书设计完成率:理论课教师每节课板书设计覆盖率≥80%,包含课程框架、重点公式 / 概念、互动问题等;实践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板书或白板演示。
规范性达标率:板书字迹工整、布局合理,无错别字或随意涂改,使用规范学术用语,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标注。
五、长效机制建设成果
(一)监督检查机制
教案抽查频率:二级学院每学期开展≥2 次教案专项检查,覆盖全体教师,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公示,对不合格教案限期整改。
(二)教研活动固化
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教研室每学期至少开展 2 次 “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 主题教研活动,形成会议记录及改进方案。
教学技能交流:每月组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聚焦教案设计、课堂管理等主题,推广优秀案例。
(编审:李丹 签审: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