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学院专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帮扶总结①

编辑: 时间:2025-07-09

一、 帮扶对象情况

1.专业背景:被帮扶老师张婉莹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节目主持、内容创作(音频视频文案)基础。熟悉传统媒体运作流程与表达规范。

2.教学经验:作为新入职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尤其在独立承担一门完整课程方面经验不足。此前主要集中于播音主持核心技能的教学辅助工作。

3.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体系构建薄弱:对《新媒体运营》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核心模块(平台运营、数据分析、用户增长、商业化等)及逻辑关系把握不够清晰系统,难以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实践指导经验不足:新媒体运营强调实战性,缺乏指导学生进行真实平台账号运营、数据分析解读、推广策略制定与执行、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实践项目的经验。

技术工具与平台规则生疏:对各主流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的后台操作、算法机制、运营规则、数据分析工具(如飞瓜、新榜、千瓜、微信后台数据等)掌握不够熟练,影响教学深度。

教学案例匮乏:缺乏丰富、前沿且贴合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特点(如个人IP打造、知识付费、直播带货、品牌宣传口播等)的新媒体运营成功与失败案例库。

跨学科知识融合困难:如何将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优势(声音表现力、镜头感、内容策划、表达技巧)有效融入新媒体运营的实践教学中,形成特色,尚需探索。

二、 帮扶目标与措施

1.帮扶目标:

提升课程设计能力:帮助我系统构建《新媒体运营》课程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进度安排。

强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我指导学生进行新媒体平台实操、数据分析、策略优化及项目总结的能力。

掌握核心技能与工具:熟练掌握主流新媒体平台运营技巧、数据分析工具及行业前沿动态。

丰富教学资源与案例:协助建立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特点的教学案例库和项目库。

促进专业融合教学:探索播音主持技能在新媒体运营中的特色应用路径,形成差异化教学亮点。

2.帮扶措施:石兰荣教授采取了以下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

一对一课程指导:

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共同梳理课程大纲、章节逻辑、知识点分布。针对每一章节内容,提供详细的教学建议、PPT框架、重点难点解析方法。指导设计符合课程目标的实践项目任务书(如:学生个人IP账号孵化、模拟品牌推广策划案执行等)。

示范教学与课堂观摩:

邀请我系统观摩石教授本人的《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重点学习其课堂组织、案例讲解、互动引导、实践环节把控等方法。

石教授亲自示范关键章节(如:平台算法解析、用户画像构建、数据分析方法、直播运营策略)的教学过程。

实践技能专项培训:

针对性地进行主流平台(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后台操作、内容发布策略、数据指标解读、DOU+/信息流推广投放基础的“手把手”指导。

教授使用行业数据分析工具(如新榜、飞瓜数据、微信指数等)进行案例分析和竞品研究。分享其指导的学生成功项目经验与踩过的“坑”。

教学资源共享:

提供丰富的课程PPT模板、经典及前沿教学案例(文字、视频)、行业报告、工具教程链接、优质参考书目/在线课程清单。共享其建立的播音主持学生新媒体运营项目库(含策划案、执行过程、数据报告、总结反思)。

教案与作业批阅指导:

审阅我的课程教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特别是在知识准确性、逻辑性、实践性环节设计方面。共同批阅学生实践项目作业(如账号诊断报告、推广策划案、数据分析报告),点评优缺点,指导评分标准。

专业融合研讨:

共同探讨播音主持技能如何赋能新媒体运营。例如:如何利用声音优势制作优质播客/口播视频;如何在直播中运用主持控场技巧;如何将即兴口语表达用于短视频创作;个人形象塑造与IP定位的关系等。

设计融合性实践项目(如:为某模拟品牌策划并执行一次结合短视频预热+直播带货+公众号复盘的全案)。

三、 帮扶成效

通过石兰荣教授系统、深入、细致的帮扶,本人在《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提升,具体成效体现如下:

1.课程体系构建完善:

形成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符合播音主持专业需求的《新媒体运营》课程大纲和教学日历。

能够独立完成各章节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

2.实践教学能力显著增强:

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完成从账号定位、内容创作、发布运营、数据分析到策略调整的全流程实践项目。所指导学生团队在[例如:校级新媒体大赛/模拟项目评比]中取得[X]成绩(可列举具体奖项)。

掌握了指导学生解读后台数据(播放量、完播率、互动率、粉丝画像、转化率等)并据此优化运营策略的方法。

3.核心技能与工具掌握度提升:

熟练操作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主流平台后台,并能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和DOU+投放演示。

能运用飞瓜、新榜等工具进行案例分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4.教学资源极大丰富:

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前沿,贴合学生兴趣和行业实际。

5.专业融合初见成效:

在教学中成功融入播音主持元素,例如指导学生利用声音表现力制作特色口播视频、运用主持技巧提升直播间效果、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个人IP定位。学生反馈此类内容“学有所用”、“有专业优势”。

6.教学质量与学生反馈提升:

学生普遍反馈课程“实用性强”、“案例丰富”、“老师指导细致”、“对实践有帮助”。课堂互动氛围明显改善。本人对教授该课程的信心显著增强。

四、 经验总结与建议

本次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1.“精准把脉”是关键:石教授的帮扶始于对我(新教师、跨专业背景)面临核心问题的精准诊断,这使得帮扶措施极具针对性。

2.“理论+实践”双轨并进:帮扶不仅注重课程体系构建、知识传授等理论层面,更突出实践技能(平台操作、数据分析、项目指导)的“手把手”教学,成效立竿见影。

3.“示范+反馈”循环提升:观摩示范课与接受教案指导形成有效闭环,在实践中学习,在反馈中改进,加速了成长。

4.资源共享是加速器:石教授无私分享的丰富教学资源(案例、模板、工具、项目库)极大缩短了我的备课周期,提升了教学起点。

5.聚焦“专业特色融合”:将帮扶重点之一放在如何发挥播音主持专业优势融入新媒体教学上,不仅解决了我的困惑,也为课程打造了特色亮点,增强了学生认同感。

6.持续性与阶段性结合:定期的研讨和持续的指导保证了帮扶的连贯性,同时根据我的进步情况调整帮扶重点,体现了动态优化。

建议:

对于未来帮扶新教师(尤其是跨专业承担新课),可继续推广石教授这种“诊断-目标设定维措施(指导、示范、实践、资源共享)-效果评估”的系统化帮扶模式。

鼓励帮扶人更多分享其指导的“学生项目全过程记录”(含成功与失败案例),这对新教师理解实践教学难点和学生常见问题非常有价值。

可考虑为新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或观摩真实行业项目的机会,以增强其对行业前沿的感知。

总结:

在石兰荣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新教师,在《新媒体运营》课程的教学能力上实现了从“迷茫生疏”到“自信胜任”的跨越式提升。此次帮扶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为我未来的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石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精准有效的指导方法,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持续消化吸收本次帮扶的成果,努力将《新媒体运营》课程打造得更具特色和实效,并积极将所学经验运用到其他教学工作中。


帮 扶 人:石兰荣

被帮扶人:张婉莹

2025年6月23日

 (编审:李丹,签审:崔颖)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商丘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北海东路66号 邮编:4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