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至4日晚19:30,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茅奖三部曲”话剧《白鹿原》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上演。学院组织教师代表亲临现场观摩学习,深入探索经典文学作品的戏剧化表达与音乐艺术融合的创新路径,为教学实践与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学巨著的舞台新生话剧《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同名茅盾文学奖作品,以白、鹿两大家族的命运沉浮为主线,通过苍凉的秦腔音乐、粗犷的黄土舞台美学与凝练的戏剧语言,再现关中大地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以“去明星化”的集体创作理念,凭借精湛的群像塑造与极具张力的舞台调度,赋予这部文学经典震撼人心的戏剧生命力。剧中《祭祖》《交农》《镇妖塔》等经典片段,通过音乐、方言与肢体语言的交织,展现了民族史诗的厚重感与悲剧美学。
作为“茅奖三部曲”的扛鼎之作,《白鹿原》在音乐设计上独具匠心。演出全程融入陕西民间音乐元素,老腔、秦腔与原创配乐交替推进,既烘托时代氛围,又隐喻人物命运。商丘学院音乐教师特别关注剧中“祠堂诵训”场景的节奏韵律,以及《祈雨》片段中鼓乐与呐喊声构建的戏剧高潮,认为此类音乐叙事手法对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渲染与舞台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启发。
观摩结束后,教师团队围绕“文学IP的视听转化”展开研讨。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指出:“《白鹿原》将文学意象转化为音乐符号与空间语言,这种跨学科创作思维值得引入戏剧编导课程。”教师们计划以该剧为案例,设计“音乐与文学意象重构”专题课程,并筹划学生剧团排演《白鹿原》经典片段,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音乐叙事与戏剧冲突的理解。
此次观摩活动,既是商丘学院对接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前沿实践,也是推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经典文艺作品的深度研习,学院将持续探索跨学科育人模式,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提供实践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