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范围
依据创新创业学院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对进入第二轮听课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涵盖教学方法运用、课程设计优化等方面。本计划覆盖创新创业学院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具体包括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二、计划目标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1.教学规范达标
对于创新创业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在本学期内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循学校与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学规范,包括教案撰写、教学进度安排、课堂考勤管理等,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课堂参与度提升
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高教师所授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确保每堂课至少70%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互动形式包括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等。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项目实践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至少60%的学生能够在学期内完成一个具有初步可行性的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包含项目创意、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等关键要素,为后续参加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教学方法应用
促使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至少掌握并熟练运用2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并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2.课程技能掌握
助力新入职教师独立完成所授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安排等,且设计方案符合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需求。
3.教学反思与成长
要求教师每周进行教学反思,每月撰写一篇详细的教学反思报告,报告中需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在后续教学中逐步优化完善。
(三)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00001. 1.思政元素认知
00002. 引导新入职青年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能够准确识别并挖掘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创业基础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团队协作等思政要点。
00003. 2.学生思政素养提升
借助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项目策划中充分考虑社会价值与道德规范,在团队协作中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
3.课程思政交流
教研室定期召开课程思政交流活动,各位老师分享思政融入教学的经验与案例,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三、计划内容
(一)教学能力培训与指导
1.教学方法培训
创新创业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方法专题教研活动,如“案例教学法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 等,全体教师参与活动,并在活动后总结学习心得。
2.师徒结对指导
为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导师每周至少听一次新教师的课,并在课后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教学内容讲解、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建议。新教师每月至少听导师两次课,学习教学经验与技巧。
3.高频听课制度
新进教师每周至少听2次其他教师课程,重点观察互动设计、节凑把控。听课后填写听课记录本,并与授课教师进行及时交流。
(二)课程设计与备课支持
1.课程设计活动
组织教研室开展课程设计活动,由骨干教师指导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资源准备等,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新教师与同课程组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等。在集体备课中,新教师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教学资源共享
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为新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方便新教师借鉴与使用。同时,鼓励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资源进行补充与更新。
(三)课程思政建设推进
1.课程思政培训
每周开展一次课程思政专题活动,邀请骨干教师为教师讲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与实施方法,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掌握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技巧。
2.思政案例开发
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开发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开发至少2个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并在课程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对优秀案例进行整理与推广,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
3.课程思政教学观摩
安排教师观摩骨干教师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学习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观摩后,教师要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实践。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