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9月19日,商丘学院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仪式,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裴磊,商丘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程印学出席仪式。
(活动现场 关伟靖/图)
商丘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再望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活态基因”。商丘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项项非遗技艺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温度。
他强调,非遗展示馆的建成,对学校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家门口”的文化课堂。未来,我们将依托展示馆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观摩、体验中了解非遗技艺,在学习、创作中传承文化精神,让非遗成为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涵养校园文化气质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它为校地文化合作搭建了桥梁。我们将以展示馆为纽带,深化与市文旅局、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合作,联合开展非遗研究、传承人培育、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让高校资源与地方非遗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商丘非遗的保护与活化。
裴磊在讲话中表示,商丘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58项、市级396项,非遗资源丰富。商丘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成,标志着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再添新平台,是"政府+高校+地方"协同保护非遗的新路径。学校对非遗事业的重视与投入,不仅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亲近非遗、认识非遗的平台,更探索出了让非遗从"传承人工作室"走进"大学课堂"的新模式。
(活动现场 关伟靖/图)
程印学为非遗传承人代表颁发收藏证书。
(活动现场 关伟靖/图)
裴磊、程印学共同为商丘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揭牌。
(活动现场 关伟靖/图)
与会人员参观了展示馆,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商丘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成,为师生搭建了"家门口"的文化课堂,也为校地文化合作搭建了桥梁。未来,商丘学院将依托展示馆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化与市文旅局、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合作,联合开展非遗研究、传承人培育、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推动商丘非遗的保护与活化,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参加仪式的还有市民协主席张学勇、市非遗科科长司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腾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闫梦莹、非遗传承人代表、商丘学院副校长袁干前、党委副书记史万庆、副校长潘一展、教务部部长杨培景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张新根。
(供稿:校报 刘方智 审核:党委宣传部 编审:杨春鹏 签审:李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