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发展与职业素养:内涵与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18作者:党委宣传部来源:党委宣传部字体:


 者:陈怡冰,女,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辅导员。在校期间工作优秀,荣获商丘学院2023学年师德先进个人、2022学年征兵工作先进个人、2021学年医保先进个人等荣誉。

 

 要:本文聚焦高校教师发展与职业素养这一关键议题。开篇点明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发展与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正文详细剖析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涵盖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等多个维度;并在教师自身、学校及社会层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旨在强调高校教师持续发展与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深远影响,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发展、教育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其发展状况与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加强高校教师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使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教师发展与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师德师风

1.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

高校教师应秉持高尚的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诚实守信,严谨治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尊严,关爱学生成长,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学生。

2.教育情怀与奉献精神

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特质。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将教育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愿意为学生的发展无私奉献时间和精力。这种奉献精神体现在耐心指导学生学业、关心学生生活以及为教育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等方面。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1.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教师需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要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拓宽知识视野,能够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2.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在理工科领域,教师要掌握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技能;在文科领域,要熟悉社会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此外,创新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在科研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教学环节。在课堂组织方面,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与反馈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掌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项目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要重视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师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一)教师自身层面

高校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学校层面

高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如教学技能培训、科研方法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进修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

(三)社会层面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社会应重视高等教育,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为高校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

2.加强产学研合作

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和科研项目合作机会。教师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结论

高校教师的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断提升职业素养,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才能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应完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促进高校教师的发展。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师理论自觉:形成阶段、困境检视与养成策略[J]. 李伟;谢升梅;余姣姣.教育发展研究,2022(18)

[2]高校转型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基于全国30所试点转型高校的实证研究. 沈红;郑继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

[3]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刍议. 曹昱.汉字文化,2019(24)

[4]行动研究: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J]. 郭小磊.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5]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J]. 熊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